加入時間:2013-01-16 16:37 |
點擊:次 |
“2012世界末日”謠言之外的人類危機
距離傳言中的12月21日“世界末日”沒剩幾天了,盡管這個“末日”荒謬可笑,但還是引發了復雜的反應和恐慌。
日前,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在墨西哥南部的帕倫克瑪雅遺址舉行圓桌會議,邀請了全球60名研究瑪雅文化的專家出席。此次會議達成共識:2012年只是瑪雅長紀年歷中一個時代的結束,但這并不意味著世界末日。
然而,虛構的“末日”反映的是人類焦慮的心態以及對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的擔憂——危機四伏:颶風“桑迪”襲擊美國,造成百余人遇難;極端天氣近些天頻繁侵擾亞洲諸國,泰國去年經歷半世紀最嚴重洪災,菲律賓今年遭遇臺風“寶霞”,遇難者已接近千人……
人類總是害怕死亡,然而又往往熱衷于談論死亡。美國有個電視節目叫《1000種死法》,里面介紹了各種真實但又離奇的死亡方式,但就是沒有涉及某年的某一天地球上所有人會一起死亡這種最踢爆冷門的死法。然而有些人對這深信不疑,且非要在這種死法前面加個期限,還不是一萬年,而是2012年12月21日,掐指一算沒有幾天了。
到底這第1001種死法能不能成真呢?讓我們在這“死亡倒計時”中一起回顧一下人們給地球安排了哪幾種死因,再聽聽專家們對這些不靠譜的傳言怎么看。
傳聞一:瑪雅“預言”毀滅說
道聽途說:依照古代瑪雅人的預言,地球由始到終分為五個紀,分別代表五次浩劫,其中四個浩劫已經過去,當第五個紀結束的時候,世界末日會到來:太陽消失,大地劇烈搖晃,災難四起,地球徹底毀滅,而第五個紀結束的那一天正是2012年12月21日。
專家觀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競介紹說,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的出土文物中有瑪雅先民遺留的鑿刻文字的石柱。根據已破譯的古瑪雅文字,得知出土的石柱記載的是瑪雅的歷法,后人稱之為“瑪雅紀年柱”。
瑪雅歷法為太陽歷,每個月20日,一年18個月,360日;外加5個忌日,總共365日。此外,還有一個長達942萬日的長周期,稱為“紀”。石柱上只是記載了我們現在生活在第五紀,第五紀從哪天開始將要在哪天結束。這個結束日期換算成今天的歷法,就是2012年12月21日。
“但這只是瑪雅人的一部歷法,而不是一個預言。這就好像你不能拿著一本2012年的日歷說這就是個預言。”李競說,事實上,與我們2012年的日歷上僅僅會寫明2012年的起止日期,而不會寫去年是2011年,明年將要到2013年一樣。“瑪雅紀年柱”記載的也只是第五紀的起止時間,未涉及任何可能有的、在第五紀之前的“紀”,以及之后的“紀”;也未表明第五紀最后一日之后,是否是第六紀的首日,更沒有最后一日是“世界末日”的明示或暗示。
傳聞二:黑洞引力吞噬說
道聽途說:2012年冬至,也就是12月21日,太陽、地球以及銀河系的中心將會出現“三點一線”的連珠現象。而這個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黑洞,受到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強引力影響,地球將被吞噬、摧毀。
專家觀點:“據天文學家觀測推論認為銀河系中央確實有一個質量很大的黑洞。”雖然肯定了銀心黑洞的存在,但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吳鑫基指出,這個黑洞的引力只能影響到附近的天體,只有進入它引力半徑的天體或星際物質才會被吞噬掉。黑洞的引力半徑是有限的,并不大。因為地球距離銀河系中心黑洞很遠很遠,而引力又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它對地球的引力是微不足道的,更不可能把地球吞噬掉。因此,“12月21日,這3個天體連不連成一線都不會產生任何問題。”
李競則指出,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8.5萬—10萬光年,太陽和銀心的距離約3萬光年。因此,銀心黑洞的引力信息傳輸到太陽系需時不會少于3萬年。所以,2012年冬至時刻,呈現在天球的銀心黑洞乃是3萬年前的“像”。與之類似,那一時刻的太陽是8分19秒前的“像”。2012年冬至時刻,銀心、太陽和地球三者呈一條直線只是視覺效應,由于銀心黑洞于3萬年前輻射的引力,在到達太陽系之時,歷經了3萬年,太陽和地球也同時都經歷了時達3萬年的空間運動。在3萬年前,這3個天體肯定不在同一直線上。
還有天文學家指出,地球并不在受到銀河系中心黑洞強引力影響的范圍內。在任何一年中,地球與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距離只發生9億分之一的變化,這個微小的距離變化,不可能讓地球落入銀心黑洞的“陷阱”。況且,地球是在夏至時距離銀心更近一些,而不是冬至。
傳聞三:地球磁極反轉說
道聽途說:現在的地球磁場強度比19世紀時的測量值要弱10%,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南北磁極就會反轉,而2012年,地球將會幾天內發生兩極反轉,引發世界災難。
專家觀點:所謂地磁反轉,就是地球內部的某種機制使得南極變北極、北極變南極。地磁反轉的一般過程是:地磁的磁力強度逐漸減弱,減到非常弱的時候再變強,而到再變強的時候地磁已經反向。
“地球磁極早晚會反轉,通過以前的觀測可以知道,地球的磁極會有一個南北極互換的現象,但這是一個周期非常長的過程,絕對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因此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不可能遇到這種事情。”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說。
他的說法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家亞當·馬洛夫不謀而合。馬洛夫認為,巖層中的磁場證據表明,地球大陸可能會發生這種戲劇性的重組,但是這一過程需要數百萬年時間,過程慢到足以讓人類根本感覺不到這種運動。
其實地球磁場的方向在地球過去的歷史中曾多次發生反轉。美國航空航天局資料顯示,平均每40萬年地球磁極就要顛倒一次,地球磁極顛倒對生物不會造成任何傷害。近年來,許多地質學家也一致認為在過去的7600萬年中地磁至少反轉過171次,因為許多國家已經從地質勘測中查到了地磁反轉的證據。李競也指出,在恐龍存在的1.6億年間,曾歷經3次北極變成南極,南極變成北極,但并未引發生物滅絕等毀滅性事件,至少沒有導致恐龍的滅絕。
傳聞四:小行星撞擊說
道聽途說:2012年,將有一個未知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人類毀滅。
專家觀點:“如果體積比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有可能會把人類毀滅的。”朱進指出,直徑一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就會造成全球性影響。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就是由于一個直徑16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而如果直徑一二十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就會造成全球90%以上的物種滅絕,包括人類。“但以人的一生為時間尺度來衡量的話,一個人遇到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幾乎為萬分之一;而以天文的時間尺度來看,它才是一個經常發生的現象。”
有一點朱進非常肯定,那就是“12月21日那一天肯定不會有能夠毀滅人類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如果有的話也肯定是很小的,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因為我們現在離21日已經很近了,如果有體積很大的小行星朝地球飛過來的話,已經可以觀測到了。”
事實上,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在加強對小行星的監測,特別是對近地小行星的監測,一旦發現某些小行星的運行軌道接近地球,存在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時,就會對它們實行重點監測。“即便真的有小行星要撞擊地球,也不用太擔心。”吳鑫基說,真到了緊急時刻,迫不得已可以用核彈將小行星炸成幾部分,質量發生變化后,其軌道也就跟著改變了。雖然這種方法可以實現但卻不是最好的。最好是設法給小行星一個推力,迫使它偏離原來的軌道,所謂“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只要使其軌道偏離一點點,我們的地球就安全了。使小行星偏離軌道的方法不少,如發射太空飛行器撞擊小行星改變其軌道;在小行星表面安裝大型火箭發動機或安裝“太陽帆”,使小行星離開原來的運行軌道;利用強激光照射,汽化掉小行星部分體積使其改變軌道,所有這些方法有些已在試驗中,并非空想。
雖然以上幾種2012年世界末日理論并沒有科學依據,但不可預知的災難隨時都可能發生,但如此種種,都是人類不可預知,也無能為力的。只不過這樣的事件發生的概率非常非常小而已,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因噎廢食。
人類應警惕哪些風險
兩位劍橋大學的權威,一位是天文學家馬丁·里斯,另一位則是哲學家休·普萊斯,再加上一名企業家,Skype創始人榮·塔利恩,三人宣布成立一個名為“存在風險研究中心”的機構。
這三位創始人已拋出了人類文明的“四大警鐘”之說。這四大警鐘是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核戰爭和失控的生物技術。
普萊斯教授是這么對媒體解釋的:“我們現在已有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下象棋、飛行、潛水、操作金融,還可以進行面部、語言和手寫識別了”。我們的擔心在于,當創造了一種高級智能的機器后,有可能會發生失控,機器對人類和人類價值變得冷漠無情。
馬丁·里斯則認為,現在公眾所認為的現實風險和事實上存在的威脅很多時候是兩碼事。“我們會很擔心致癌食物、火車撞擊或低輻射,但我們卻無視那些‘低可能性、后果更嚴重’的事件,而真是那些事件才真正足以讓我們擔心,這些事件會讓今天這樣一個高度相關的世界產生全球性的后果。”
尼克·波斯頓是牛津大學的瑞典籍哲學家。他曾被列為“全球100位最偉大的思想家”。尼克·波斯頓說過:“我們對待風險,絕對不是‘屢敗屢戰’的方式。我們沒有機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我們應該采取預防的方式。這需要我們預測到新的危險,并有決心采取行動,將危險阻止。”(綜合《科技日報》、《新京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