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無極是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其中“兩儀”指的就是“陰陽”。它指的是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論是先哲們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或現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內部對立著的兩個方面。而由陰陽學說衍化出五行學說,則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規律來認識世界和探求宇宙規律的。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它強調宇宙全息的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
如果把一個企業看作一個人,那么這種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和體系就可以應用到企業當中。人體有五臟組成,分別是心、肝、脾、肺、腎,五臟之間有生和克的關系。而企業發展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組織構架,一般企業組織都會有五個核心部門,即人事部、財務部、市場部、行政部、生產部(或服務部)在組織構架中的每個環節及部門都是企業的臟腑,它們之間也具有相互制衡的關系;中醫學通過人體肺腑之間動態變化的關系進行診治,企業也可以通過其內部要素之間動態變化的關系進行管理。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針對政策、經濟、市場、科技、人文等環境認識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各要素之間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形成的一系列企業經營管理的觀念以及利用現代化方法和手段進行具體的經營管理活動。
中國古老的文化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思想,具有歷史的穿透力,當然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中國企業應在學習西方先進管理方法的同時,從自己古老的文明中汲取智慧,構建自己的“商道”。“道”是兩千多年前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老子提出的一個含義豐富的哲學概念,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充氣以為和”。“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派生出陰陽,陰陽交合,化生萬物。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道”對人類的價值是多么巨大,同時,探索和認知“道”是多么艱難。“道”是本源,它的表現形態是陰陽五行。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的力量。五行,是用來概括世界上幾類基本要素的范疇。它們以金、水、木、火、土命名。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五行不僅僅是指這五種元素和物質,更是一個哲學框架,一種思維模式,它可以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五行代表了世界相對立和相聯系的力量,如果他們能夠和諧地共生相處,就可以衍生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它們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就會產生抑制的力量。因此,一個企業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等各個部門以及這些不同要素之間都具有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果能夠合理配置,企業就能實現目標、得到發展;如果配置不合理,就會呈現出一種病態而阻礙發展,甚至造成企業的死亡。陰陽五行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深刻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科學管理。這也體現了事物之間的聯系性和動態發展性,體現了人們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辯證思想。
二、陰陽五行體系對企業管理者的作用
企業好比是一個大家庭,而管理者則是企業管理行為的直接實施者,在企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深諳用兵之道的“將”可以帶領軍隊馳騁沙場,同樣,能力出眾的管理者也能夠帶領團隊在商場中穩操勝券。所以,陰陽五行體系對企業管理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一個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瞬間開始,即在秉承著大自然的五行之氣。出生的年月日時,實際上就是天干地支,這其中有陰有陽,有強有弱,一個人的“八字”強弱實際上就是在一個命局中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力量的對比。有刑沖合害,有生克制化。越趨于平衡,事業、家庭、企業等就越趨于和諧穩固。如果這個人命局中五行不平衡,就要通過“幫扶、生助”或“克制、泄耗”來應對。設想一下,一個八字中金過旺的人、來到了五行屬金的西北創業、從事的又是電解鋁或鋼材行業,事業能夠做起來嗎?所以,根據管理者的命理五行,找準喜用神、選好發展方向、選對行業,并調整好企業風水這是一個管理者創業之初需要把握的基本前提和要素。
三、陰陽五行在企業中的體現和運用
盡管企業有大有小,產品定位、管理模式各有不同,但都脫離不了陰陽五行的哲學范疇。無論什么企業,用“金、水、木、火、土”代表企業的方方面面,并從中探求企業各個環節的“相生相克和企業發展平衡”關系,即形象又生動。
那么在一個企業中,陰陽五行該如何界定呢?在這里,我們先看五行屬“金”的特點:金曰“從革”,革者、變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剛性的特性。在一個企業中,最符合這一特性的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個概念。近年來,隨著中國入世的深入,中國企業面對跨國公司競爭的形式十分嚴峻,業界分析這種局面運用得最多的工具就是“核心競爭力”。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給“核心競爭力”下的定義是:“某一組織內部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結合,它具有使一項或者多項業務達到競爭領域一流水平的能力。”這個定義有幾個關鍵,其一,核心競爭力是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結合,重點在“互補”。因而他不是單純或者單一的某種技能;其二,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競爭的過程中。這一點從字面上也能看出來。其三,核心競爭力有使業務達到一流水平的能力。從五行學說的角度看,核心競爭力的這些特性,屬于“金”的特性,“金”是企業在競爭中致勝的獨特的武器,如同一個人獨有的“一技之長”。譬如,微軟的操作系統,麥當勞的快餐文化,瑞士表的工藝品質,佳能公司的臺式打印機,英特爾不斷創新的專利技術等等,都是企業之“金”(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金”有兩個顯著特征:其一,它是企業的一技之長,難于模仿;其二,它既是克敵之劍,又是防守之盾。企業五行中“金”的含義,具有比核心競爭力寬得多的含義。凡是用于市場競爭的一切直接要素,都屬于“金”的范疇,譬如:核心能力、核心產品、核心技術、專利技術、商業秘密、獨特的管理技巧、相對于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等等。企業必須有“金”才能在市場上競爭,企業缺“金”是沒有競爭力的。譬如,某些跟風模仿的中小企業,無論做鞋,還是做家俱,都喜歡跟人模仿,毫無自己的特色,就是“五行缺金”的表現。五行缺金不僅不利于企業在競爭中獲勝,而且還會影響企業的平衡成長。
田野品牌起名網http://www.qiming99.com 中華起名風水網http://www.bukqiy.buzz 中華周易聯合會http://www.zhzylhh.com 免費起名網http://www.tsyw.cn
在企業中,五行屬性的“水”該如何界定呢?先看水的概念:水曰“潤下”,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所以,水具有滋潤向下,流動應變和駕馭變化的特性。前幾年,美國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在業界很流行。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并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盡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 變化,就是這本書的通篇的訴求。
當今世界,變化無所不在。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給人類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以市場經濟為代表的全球化浪潮,帶來了急劇變化的經濟環境;變化,成了當今企業面對的主旋律。在發達國家,危機管理、風險管理、變化管理等成為企業經營者關注的話題。所謂“危機管理”,就是針對那些事先無法預想何時發生,然而一旦發生卻對企業經營造成極端危險的各類事件的事前、事后的管理,它包括:對從天災到人禍等各種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理。在五行學說里,這種能夠駕駛變化的能力,就是“水”力。《道德經》里第八章有記錄了這樣一段文字: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條小溪,兩人頓生感慨。于是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這段話很形象地說明了“水”的幾大特點:首先,水是最善于變化的,“能利萬物”;其次,盡管水總在變化之中,但水的變化是合于“道”的。再者,水駕馭變化的奧秘在于“不爭”,也就是無私。所以,生命型企業五行中的“水”是指企業必須具備像水一樣的品質和能力,能適應變化,應對變化和駕馭變化。企業如果五行缺“水”,就意味著缺乏適應變化、應對變化和駕馭變化的能力,容易造成企業的滅亡。所以,借鑒五行屬“水”的特點,一個企業,在把握“變化”同時,應著重注意一下三點:1、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核心經營理念,尤其是危機來臨這時,以沉著不變之心應對,是化解危機的關鍵,也就是“居善地,心善淵”;2、以不爭為爭。當市場“變化”來臨時,對于每個企業來說機遇是均等的,此時,“不爭”就是一種“爭”,也就是所謂“與善任,言善信”;3、變中求變。既然企業與環境本身就是變動不居的,所以企業之“水”應該在變化中引導變化,走在變化的前面,也就是“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企業五行之“水”力,不僅涵蓋了前面的危機管理的能力,還包括風險管理、變革管理、管理悖論、組織變革等管理理念,并時時應對了中國的那句古話:變則通,通則達。
再看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發育,所以,木是具有增長、創新和極具活力的東西。
“創新”是時下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在一個企業中,“創新”所涵蓋的、的內容十分豐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等等。“創新”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基本能力。企業要創新,就要不斷的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模式,這也符合木納水土之氣的特性。那么,為什么“學習”和“創新”過程在一個企業中顯得如此重要呢?這原因就在于“變化”。在“變化”面前,人們除了“學習和創新”外無能為力。所以,企業五行之“木”實質上是一種使企業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生命之力,這不但包括不斷地學習和創新的能力,還包括一個企業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一切物質和能量。而一個企業對于“木”的培養,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每個人都要視企業如生命,而且要象培植生命一樣培植企業;二、每個人都是企業的一個細胞;三、企業中的每個分子都需要進行保健、診斷、輸血、充電、學習、創新,以培育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四、作為企業決策者,也應該修修剪和管理樹木一樣,及時修剪盤根錯節、預防蛀蟲侵襲、定時供應營養,是這個企業大樹枝繁葉茂,萬古長青。
在五行屬性中,火是這樣定義的,火主禮:火曰“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發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其性急,其性恭:一個人的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閃爍,積極上進,謙恭有禮,注重儀表,熱情豪邁,坦誠友好。根據以上特性不難看出,在一個企業中最符合“火”性的就是企業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專家和企業CEO們都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一流的企業做文化,二流的企業做標準,三流的企業做品牌,四流的企業做服務,末流的企業做制造。由此可見,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經營企業文化。按照系統科學原理,結構決定功能。一個企業決策者使用什么樣的結構管理這個團隊,就決定這個企業會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 在一個企業中,企業主管人們習慣稱之為 “經理”, “經理”不僅僅是“經營管理”的代名詞,還包含著“經營要合情合理”這樣的寓意。雖說“管理無定式”,但在上個世紀末以來,我國企業管理方面借鑒西方管理思想的實踐中常常出現“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現象。經過這幾年的艱難探索,人們逐漸發展:東西方企業管理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管理人的觀念,后者管理人的操作。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能夠完美詮釋“經理”這一深刻內涵的只有符合易理的“中國式管理”。
眾所周知,企業未來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企業管理哲學是企業文化的基礎,文化競爭的第一要義是在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的同時強化本土色彩,融入長期積淀而形成的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
陰陽五行這一哲學體系決定了中國的文化特征和華夏文明的核心價值。中國的企業管理者們應正確運用好《易經》文化精髓和智慧,結合企業自身資源條件,建設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方可塑造起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在五行屬性中,對于“土”描述是這樣的: 土主信,土曰“稼禾嗇”,播種為稼,收獲為,禾嗇,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之能,故土載四方,為萬物之母,具貢獻厚重之性。在一個企業中,企業的“兼容性”和“資源整合力”就是“土”性的完美體現。近幾年,“重組”、“兼并”“共同搭建創業平臺”這樣的字眼大家早已耳熟能詳。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何因勢利導,優勢互補,將企業做大、做強是大勢所趨。因此,“資源整合”成為人們在新時代提高效率,贏得競爭優勢的一大利器。
通常,資源整合就是將財力、物力、人力、技術等資源聚集融合的能力,包括企業內部資源整合與外部資源整合。企業五行學說之“土”力,是指企業應具備象“土”一樣的親和力,不僅給企業肌體以營養,從而全面發展,而且使企業與其他企業、政府、媒體、供應商、客戶等等,形成良好的共生共贏關系。當然也包括整合營銷、關系營銷、資產重組、業務重組、兼并收購、信息聯盟、流程等等。企業具備了象“土”一樣的蘊育能力,就可以讓枯木再逢春,并能“化腐朽為神奇”。
|